| EN|

校园生活

活动剪影Campus

南京大学南赫学院本科生赴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量:

[字体: ]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气象科学知识普及,5月13日上午,南京大学南赫学院的2023级本科生走进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面向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主题为 “天气” 的气象科普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气象科学的探索之门。

趣味实验启智慧,气象奥秘初展现

活动伊始,南赫学院的同学们以 “彩虹雨实验” 拉开序幕。小学生们先在透明容器内注入清水,继而覆盖上模拟云层的剃须膏,随后将彩色色素逐滴滴入 “云层”。随着色素缓缓穿透 “云层”,在水中形成绚丽的彩色轨迹,生动形象地演示了云层饱和后降雨的过程。

小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察实验现象,不时就实验原理提出疑问。南赫学院的同学们为小朋友们解答疑惑,现场互动频繁,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知识竞答展风采,气象探索热情高

在气象知识竞答环节,活动采用两人一组的竞赛形式,围绕 “温室气体效应”“台风形成机制” 等气象科学问题展开角逐。参赛学生思维敏捷、应答积极,展现出扎实的知识储备;场下观众热情高涨,积极提供场外援助。现场氛围紧张热烈。每组的优胜者获得了精心准备的小奖品,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知识。


动感演绎增默契,气象符号深理解

在紧张的气象知识问答环节后,郑语晨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以气象符号为主题的"你画我猜"小游戏。各小组需通过动作演绎让队友猜出对应的天气现象。随着计时启动,小组成员默契配合:有的挥动双臂模拟狂风,有的原地旋转表现龙卷风,还有的蹲身抱膝演绎冰雹坠落。台下的组员们专注观察,在"这是雾霾!""那个是雷阵雨!"的抢答声中,抽象的气象概念逐渐具象化。

这种特别的"身体记忆法",让原本平面的气象符号在欢笑声中立体鲜活起来。通过富有创意的肢体演绎,同学们在提升协作默契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了对气象符号从认知到理解的认知升级,生动展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成效。


精心筹备保质量,科普服务显担当

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南京大学南赫学院科普团队的充分筹备。团队成员通过多次模拟演练、优化实验方案,确保科普内容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气象知识传递给青少年。活动现场,学生们专注的神情、踊跃的提问,正是对科普团队努力的最好肯定。


活动余韵

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仍围绕科普团队成员,就感兴趣的气象问题继续深入交流。此次气象科普活动,不仅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气象知识,更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未来,南赫学院将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培育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CopyRight © 南京大学南京赫尔辛基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