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南赫学院的首届博士研究生,我们6人于2024年3月3日至3月17日赴芬兰参加了赫尔辛基大学冬季学校。于我个人而言,这不仅仅是课程研习,也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全新经历。
由于接到赴芬兰通知时已是12月,临近寒假和春节,这使得办理签证的时间变得多少有些紧张,尤其对于我这样没有经验的新手。但是在学院老师的支持以及同行人员的相互帮助下,赴芬的前期手续很快顺利完成。转眼到了3月,在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我们落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到达后的第一天,我们游览了赫尔辛基的市区。城市面积不大,充满生机,有轨电车的运行井然有序,行人步履匆匆,路面为了冬季防滑还铺设了满地石子。第二日一早,我们一行乘坐电车来到了赫尔辛基大学Kumpula校区,这是赫大理学院的驻地所在。在这里,冬校全体师生一同乘车前往位于Hyytiälä的SMEARII观测站,正式开始了冬季学校的学习。


冬季学校的日程安排包括站点参观,专家讲座和分组课程报告。到站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SMEAR II站点的主要观测设备。虽已是3月,但在这片北欧森林中仍是一片白雪皑皑。串联各个观测塔的小路被小腿高的积雪覆盖着,不时有碎冰和积雪从头顶上方的树枝掉落。站点由马库·库马拉院士于1995年带头建立,从最开始的几间小木屋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成为参与多项欧盟项目的重要站点。


课程报告作为冬季学校的主要内容,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历时10余天,期间穿插着各位专家老师们的讲座课程。课程的任务量比想象中要重,我们被分为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课题,在每个规定的时间节点前需要完成一系列数据处理、结论分析与成果展示的工作,最终要由所有组员共同完成课题成果展示和报告撰写。
冬校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与同组成员和指导老师的交流就成了我最重要的“课题”。由于缺少在英语环境中长时间生活的经历,起初在课业内容交流方面确实出现了一些困扰,但在指导老师和同组成员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课题成果展示阶段的各项任务,为最终的课程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实的课程任务之余,我们在观测站上也体验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大家自发组织了乒乓球赛、你画我猜等等,我们和Markku Kulmala院士、Douglas Worsnop教授打乒乓球,也体验了芬兰特色的桑拿,还有站上的传统项目“冰洞”。最后,在站点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晚宴中,冬季学校落下了帷幕。

站上传统项目“冰洞”


和Worsnop教授打乒乓球

和库马拉院士打乒乓球

晚宴开始前
回顾这短短的十几天,我不仅接受了高质量的科研训练,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中逐步挑战自己,完成了自我的革新。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所获得的成长会是此行最宝贵的财富。此外,芬兰的异域风情、北欧的初春景象都带给了我全新的感官体验。最后,我想用八个字来为这次的芬兰之行总结:不远万里、不虚此行。

图文|邵春雨
美编|廖婕妤
排版|王 哲
责编|戴贝叶
审校|王 欢